close

300多年前牛頓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到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1年多前蕭敬騰在「狂想曲」這首歌中再次提出這個理論,

我們認為的理所當然和科學在地球之外都是如此渺小,

從來沒有感受過因為重力而能真實踏在這塊土地上的感動。


電影《地心引力》只有直線式的劇情架構,利用大量的長鏡頭、特寫鏡頭表現導演想說的故事,

甚至連對白都看似沒有太多能夠喚起我們思考的重點,

直到喬治克隆尼飾演的資深太空人麥特科沃斯基再次出現,

雖然喬治克隆尼的聲音真的很好聽、人也超帥,但這段對白的教育意味濃厚,

太直白地要我們接收關於放下的道理,就像很多的日劇一樣,反而失去更深層思考的空間與想像,

如能相仿《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對白皆點到為止,也許能讓電影更有餘韻,白話的說就是使電影後勁更強。


《地心引力》外太空的無力感與孤寂我從電影中感受不到,至少我不覺得非常有壓迫感,

或許是喬治克隆尼的閒聊與安慰有讓人鎮定的效果,人帥真好,

近期令我感到最無力以及坐立難安的電影大概就是《末路車神》,看完之後心情非常鬱悶。

《地心引力》藉由兩段的大量殘骸攻擊稍微增加那麼一點娛樂性,但千萬別當作是商業災難片來看待,

這頂多是吸引你進戲院觀賞的誘因,也是讓這部電影評價兩極的原因,

《地心引力》絕對是一部劇情片,但也是一部沒什麼劇情的劇情片,

同理《生命樹》亦是,但《地心引力》絕沒那麼多類似Discovery頻道的隱喻畫面,

《地心引力》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算是取得和諧的平衡,不過我認為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更是高竿。


地球上的某處有人在等著你、思念你嗎?

如果沒有,我能活下去嗎?

 

「放手是為了等待下一次的緊握」

這是《地心引力》的核心價值,唯有放手才能生存,

如果不放手,兩個人皆會漂流在黑暗的太空之中,

如果不放手,無法奮力跳躍往艙門前進,

如果不放手,人生已毫無意義,失去生存的動力,

雖然電影的宣傳海報上寫著「Don't let go」,但卻恰好相反,唯有放手才能重生。

 

「起飛就是降落,降落就是起飛」

這是太空船的操作守則,同樣也緊扣電影的核心價值,

誰會想到太空船的降落會成為起飛的動力,除非吸了太多二氧化碳產生幻覺,

佛教所說的「輪迴」不也是如此,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死亡只是另一段生命的開始而非結束。


「放手」已經是老梗的電影語言,至少我能馬上想到《明天過後》、《顛峰極限》都用過這招,

電影中有關「放手」的詮釋,非常推薦《花神咖啡館》,

經過了輪迴,她依然不屬於他才是令人真的心痛。


有關電影的隱喻,這畫面令我印象最深,

由不拉客的珊卓所飾演的蕾恩史東博士逃回了太空艙,立馬卸下太空裝,

露出白白嫩嫩的雙腿,讓我訝異一個近50歲的女人竟能保養那麼好,

這幕就像是子宮裡孕育的生命,象徵了生命的起源,死即是生,

當你認為已經接近了死亡,其實這才是生命的開始。


悟空:爆蛋拳~~~

我:我重生了!

(圖片來源:知名圖文部落客-辛卡米克)

arrow
arrow

    張西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